艦載機裝配新型雷達 探測更遠更快更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綜合報道)伴隨着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下水,艦載機作為體現航母戰鬥力最為關鍵的武器,其發展也備受關注。官方媒體引述近期消息顯示,殲-15艦載機已經停產,殲-15B型艦載機將準備量產。專家向本報表示,殲-15的停產是因其有延伸型號,不僅是裝配雷達的更新換代,探測更遠更快更準,還需要滿足國產航母裝配需求。
中國媒體此前報道稱,中國國產航母比遼寧艦優化了艦體載荷,正常執行任務時最多可攜帶28至36架殲-15重型艦載戰鬥機。
測距和能力 堪比美F35B
針對改進型的殲-15B是否將要進行量產的問題,軍事專家尹卓接受央視訪問時表示,「這完全可以期待」。報道稱,如果換裝主動相控陣雷達後,殲-15B型艦載機至少在探測距離和能力上不弱於美國F-35B,可承擔爭奪制海制空權的任務。尹卓認為,雷達是飛機作戰性能的核心設備之一,航母艦載機擁有主動相控陣雷達以後,說明其信息化系統上了一個大台階,已全部實現數字化。今後在此基礎再進行改進,則有望匹配後續的彈射起飛航母。
探測無死角 保密性更好
接受本報訪問的電子軍事專家介紹說,多普勒雷達又名脈衝雷達,是用多普勒效應來探測運動目標的位置。主動相控陣雷達是電子掃描陣列雷達,是通過改變天線陣列發出的波束掃描方向的雷達。
專家分析說,與殲-15使用的多普勒機械雷達相比,殲-15B裝配的相控陣雷達,其涵蓋偵查範圍大,掃描速率高,改變束波方向快,其目標測量的精確度更高。
機械多普勒的技術短板在於,一是探測距離近;二是有死角;三是噪聲大、易被敵方發現。而主動式就克服了上述問題,而且定位精度大大提高。同時,主動式相控陣,還可以多目標跟蹤、多目標攻擊,保密性更好。
下一代艦機 三年內問世
殲-15是中國第一代艦載戰鬥機,是一款重型雙發艦載殲擊機,於2012年11月25日第一次「亮相」。殲-15採用國產發動機,根據載彈量的不同,作戰半徑可達到1,000公里左右,各項指標均達世界第三代艦載機水平。
在2013年的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殲-15艦載機總設計師孫聰曾透露,中國下一代艦載機或於2020年前問世。根據《中國航空報》此前分析,鑒於2020年前後,中國周邊國家,如日本,印尼、印度等國將擁有比較先進的航空母艦,並相應採用第三代戰鬥機改進型或第四代戰鬥機,中國海軍航空兵彼時裝備的艦載機,應為一種能夠大量裝備的、多用途的、作戰效能等同周邊國家主力戰鬥機的作戰飛機。
© 2017,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