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前後經常以「假新聞」稱呼一些批評他的傳媒,甚至斥之為「人民公敵」,令社會出現懷疑和批鬥主流媒體的風氣。在這個四面楚歌的時刻,《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兩份傳統主流大報緊守崗位,堅持行使「第四權」,結果分別憑針對特朗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深入報道,獲頒美國新聞界最高榮譽普立茲獎。普立茲獎評審委員會主席普賴德表示,本年度的得獎報道證明現時並非傳媒業沒落的時代,而是一個新聞革命的時代。
今屆普立茲獎一共設有21個獎項,其中《華盛頓郵報》記者法倫霍賀特憑着對特朗普的事實核查(fact-check)報道,獲得全國報道獎,評審更將報道譽為「透明新聞的典範」。特朗普於去年競選期間,多次宣稱曾向多個慈善組織作巨額捐款,不過法倫霍賀特翻查資料揭發,特朗普提及的400個慈善組織當中,只有一個確認收到捐款,他捐給退伍軍人的款項亦只有所宣稱的1/6。法倫霍賀特又發現,特朗普曾挪用旗下慈善基金25.8萬美元(約200萬港元),用作生意糾紛官司費用。此外,法倫霍賀特更公開特朗普2005年受訪時一段侮辱女性的講話,堪稱大選期間最轟動的「黑材料」報道。
《紐時》報道普京暗殺奪國際獎
至於《紐約時報》則憑着深入報道普京如何以暗殺及網上騷擾等手段,向海外投射俄羅斯的影響力,奪得國際報道獎。俄羅斯被指干預美國總統大選,協助特朗普勝出,《紐時》的報道因而備受關注。
普賴德說,本屆得獎的新聞包括挑戰「強大政客和機構」的報道,以及揭發「系統性虐待一些難以自保的弱勢群體」的報道。在網絡發達、人人皆可以成為記者的時代,不少意見認為新聞業已經式微,但普賴德認為,這些得獎報道正正證明了在新技術和新媒體的出現下,新聞業界正掀起革命,向新的方向邁進。
紐約警濫權「巴拿馬文件」獲獎
被視為普立茲獎「大獎」的公共服務獎則由《紐約每日新聞》及網媒ProPublica憑着報道紐約警方濫權,迫使大批少數族裔離開家園而奪得。《華爾街日報》共和黨籍專欄作家努南於大選期間,發表一系列批判特朗普的評論,贏得最佳評論獎。帶領全球400多名記者分析「巴拿馬文件」、繼而揭發無數政客、罪犯和富豪秘密離岸賬戶的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則與McClatchy傳媒集團和《邁阿密先驅報》共同奪得解釋性報道獎。
普立茲新聞獎於1917年創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以及《華爾街日報》等傳統大報不時橫掃多個獎項。不過,部分小報亦能透過專題報道脫穎而出,就以今年為例,西弗吉尼亞州《查爾斯頓憲郵報》記者艾爾,就藉着揭露當地多個縣有大量鴉片類藥物湧入的報道,贏得調查報道獎。 ■路透社/法新社/美聯社/《獨立報》
© 2017 – 2018,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