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图片 | 陆彦君
编辑 | 许诗雨
制图 | 程 星
360杯奶茶——这是企鹅曾经的美团年度消费记录。不过,情况在今年有了转变,她开始每天喝一瓶盒马的双叶双瓜水。相比奶茶,双叶双瓜水的配料表只有水、桑叶、荷叶、苦瓜、冬瓜干、薄荷与荞麦,不含任何添加剂和糖分。
同类型的饮品还有红豆薏米水、绿豆水、小吊梨汤……这些在家庭场景里用文火熬煮的饮料,被灌进便于携带的透明饮料瓶,正在占领便利店饮料货架的黄金排面。尽管原料与风味搭配层出不穷,但它们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中式养生水。消费者们热衷于开盲盒式地尝鲜,在社交平台分享各种口味测评。
近年来便利店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养生水”。
论起源,养生水的鼻祖可以追溯到1962年上市的崂山白花蛇草水。该饮品添加了白花蛇舌草提取液,具有清热解毒、除湿去火的功效。在炎热的东南亚,人们习惯用白花蛇舌草煮水,因此这款饮料在当地备受欢迎。但好喝与养生难以兼得,中国消费者接受不了它的口感,吐槽它是“最难喝饮料”。
在甜味统治舌尖味蕾的时代,果汁、汽水、即饮茶都离不开糖,消费者并没有将养生与饮料挂钩的意识。和崂山白花蛇草水一起获评“最难喝饮料Top 5”的东方树叶,坐了将近10年的冷板凳,才在2023年迎来爆火。
某种程度上,养生水与无糖茶有些类似:配料极简、瓶身标注0糖0脂0卡,都向外界传达健康的概念。和有现成茶叶品种做参照的无糖茶不同,养生水的配料创新存在更多可能性。一瓶养生水从0到1会经历什么?消费者为什么喜欢它?它会成为下一个类似无糖茶的单品赛道吗?
01
养生水怎么火起来的?
谈到喝茶养生,广东人最有发言权。
广东当地的夏季漫长,多雨、气温高,人体的体感湿热,皮肤易出油、长痘,有时还会嗓子痛。“为了祛湿气,我们会喝凉茶。癍痧凉茶是广东人基本从小喝到大的凉茶,但太难喝了,我小时候都是捏着鼻子往下灌。”企鹅说。
除了凉茶,广东人还会去中药铺开配方煮养生饮。企鹅的家人喜欢煮清热去火、略有甜味的竹蔗茅根水,炖汤时还会加一些五指毛桃或土茯苓。基于广东的饮食文化,王老吉推出了改良版——适口性更强的瓶装凉茶。怡宝的至本清润瓶装菊花茶,灵感来源于广东人经常喝的菊花茶。
这些饮茶与煲汤的习惯,与中国传统药食同源的理念密切相关。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历代医学家们记载了食物的药用价值。2024年,国家卫健委更新了《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涵盖106种物质。在政策规范的基础上,药食同源进一步影响饮料厂商的创新。
元气森林在2023年2月推出“好自在”养生水系列。在给《第一财经》YiMagazine的书面回复中,元气森林提及,调研时发现消费者都在追求养生,团队抱着回归食补的思路,调研了最擅长喝水养生的广东市场。广式凉茶清热解毒,但像中药一样苦涩的口感令人很难接受。而养生水高频复购用户最关注的产品特性是“第一口的清爽口感”,元气森林选择对标家庭中常见的红豆水、绿豆水、红枣枸杞水做产品开发。“健康、药食同源、妈妈的味道”——锚定这几个点,元气森林推出了首款产品——红豆薏米水,后续又推出红枣枸杞、绿豆、陈皮山楂、金银花雪梨四个SKU。
元气森林的“好自在”养生水系列首先瞄准了红豆、枸杞等家庭中常见的“养生”食材。
元气森林表示,上线4个月,“好自在”系列销售额突破亿元,并在2024年达成10亿元销售额。这款饮品还上架了以选品严格著称的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单月售卖15万箱,位居山姆茶饮类目前列。元气森林因此成为养生水赛道里率先跑出现象级单品的公司。
在元气森林打开局面之前,养生水赛道已经有了一些先行者,但很长一段时间它们都没等来自己的风口。
中和食品厂最早在2018年推出瓶装红豆水,并于次年孵化饮料品牌可漾,推出红豆薏米水。红豆和薏米如今成为了养生水领域最热门的配料。但消费者的口味培育需要时间,可漾当时面对的是一片空白的市场。截至2022年,全国仅有4家品牌推出养生水。2022年,硬核颜究所推出售价19.9元的“一整根”人参水,整根人参放在透明瓶内的视觉冲击强烈,一度吸引消费者尝鲜,但热潮退去后反响平平。
直到2023年,消费者的“口味”发生了变化。那一年,无糖茶东方树叶销售额突破100亿元。新加坡实施针对预包装饮料的营养分级制度,根据饮料中的糖和饱和脂肪含量,将其分为A、B、C、D四个等级。随后,国内的食品饮料包装上也渐渐开始出现这样的分级,加深了人们对“吃得健康”的直观感受。
可漾饮料创始人王钟和认为,2024年是中式养生饮料的元年。这一年,养生水赛道的商家更加多元化:年轻的品牌元气森林、饮料巨头康师傅、零售平台盒马、中医企业片仔癀,就连主做龟苓膏的生和堂和主做啤酒的碧山村都跨界推出了养生水。根据尼尔森IQ的不完全统计,2024年,养生水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国实体线下销售额约4.18亿元,同比增长1353%。
02
功效vs适口性:要健康,也要好喝
如今,消费者在饮料好喝、解渴的基础上,更关注健康、便捷性和情绪价值。健康与口感怎么做才能两全其美,是饮料品牌们必须要做的功课。
2024年10月,盒马上线了两款自营品牌的养生水:苹果黄芪水与陈皮四神水。其中,苹果黄芪水因为黄芪味道过重,其口味意外火出了圈。消费者被它浓郁的中药味吸引,抱着“挑战者”心态测评,评价褒贬不一:“像是喝很滋补的中药”“口味歹毒”“全是黄芪的木头味,苹果在哪里?”此后,盒马陆续又推出了无花果亚麻籽轻养水、双叶双瓜水、五指毛桃玄米水、铁皮石斛玉竹水等SKU。这些食材放在饮料界非常新颖,持续吸引消费者尝鲜。
盒马货架上的自营品牌的“轻养水”口味繁多。
从产品上新的策略上看,盒马一直尝试在功效与适口性之间找到平衡,开局虽然有踩坑,但盒马逐渐找到了舒适区。
盒马植物饮料研发采购清釉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介绍,盒马推行养生饮料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于坚持药食同源和食材成分,苹果黄芪水的适口性略差一些。第二阶段,盒马推出以无花果亚麻籽轻养水为代表的“轻养水”系列,清淡回甘的口味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第三阶段,盒马与中医品牌李良济合作,依据经方推出五汁饮与暑清元气水。
清釉表示,团队研发饮料的出发点是认知度较高的一些食疗配方。“我们会先定义饮料想要达到的功效是什么,再根据国家的药食同源名录、饮料市场和盒马的数据洞察选择适配的食材。”
以无花果亚麻籽轻养水为例,清釉介绍,这款水的功效是养雌(注:指维持或提升雌激素水平),团队在此基础上锁定了无花果与亚麻籽作为主食材。“主食材要突出味型、口感要好,同时消费者饮用后要对该味型有记忆点。有些水虽然不难喝,但没有记忆点也不行。”主食材确定后,清釉团队会拟定数十个配方,从适口性、风味、香气等维度做多轮盲测,逐步添加黑豆、黑枸杞调节色泽,形成完整配料表。
无花果亚麻籽轻养水上线后,在盒马平台上成为首款销售额超越 KA 饮料客户的爆品。据盒马透露,今年4月,无花果亚麻籽轻养水月销售额环比增长130%,双叶双瓜水月销售额环比增长达70%。7月是饮料销售旺季,盒马养生水整个类目销售额环比增长20%。
企鹅今年25岁,工作时有出镜需求,她会控制糖分摄入,保证上镜时有好状态。放弃奶茶后,她尝试过无花果亚麻籽轻养水,感觉是“大多数人都喜欢的小甜水”,她最爱的还是双叶双瓜水,每周会买6瓶,因为“消肿祛湿的效果明显”。在社交平台,这款饮料的口碑两极分化,有人喜欢它清凉的薄荷香,也有人在“喝掉与倒掉间反复横跳”。作为广东人,企鹅早已习惯了“植物饮料很健康,但很难做好喝”的现实,“我最在乎的还是功效。”企鹅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说道。
不过,保健食品要有严格的国家标识,而养生水并不属于此类范畴,企业不可以在营销时宣称功效。“功效是立项时的出发点,但不能是宣传卖点。我们会降低用户教育成本,选择有一定消费认知的食材。就像红豆与薏米,大多数人都了解它们可以祛湿。”清釉说,研发养生水的第三阶段,盒马会与中医品牌李良济合作,基于传统经方开发新口味,而不是天马行空地创新。
尼尔森IQ中国饮料行业零售研究负责人李志毅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表示,Z世代是饮料行业的消费主力,他们不想喝水时,会根据不同场景寻求多元化的“水替”,并不会持续选择单一的饮料。比如,运动后会买标注有维生素补充功能的饮料,抗疲劳时选择配料表更干净的饮料,“如果饮料厂商没有布局对应场景的产品,会损失掉消费场景下的新机会”。
对上班族而言,工作或熬夜时感觉疲惫,养生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消费者会关注功效,但相比之下,心理安慰是首要的消费驱动因素。”李志毅说道。
03
放大养生感的小技巧:将熬煮作为卖点
夏日炎炎,在家里的灶台上熬一锅绿豆汤;上班午休的间隙,在办公室的玻璃水壶里煮花草茶——家常养生饮品的制作工艺几乎都与长时间的熬煮挂钩。
饮料品牌们也将熬煮工艺搬进了工厂。清釉每个月平均每两周跑一家工厂,对产能、业务对接做综合评估,商品打样确认无误,第三方工厂审核完成后开启正式生产。“我们坚持用食材在双层夹层锅里做慢熬,比如一缸80吨的料液起订量,可能需要熬一天一夜,第二天才能做无菌灌装。”清釉说。
熬煮工艺可以保留食材的本味,但从规模化生产的角度而言,时间成本相对较高。据清釉介绍,不是每家企业都有适合熬煮的设备,即使有,考虑到产能问题,也不是每家企业都愿意花时间熬煮。
元气森林在书面回复中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表示,元气森林在生产“自在水”时,在每条产线上加装“大锅”,该工艺通过先大火煮沸,再文火慢煮的方式,释放食材香气,去除豆腥味,最终通过无菌灌装产线锁鲜装瓶。这种做法虽然耗时费力,有待提升生产效率,但在元气森林看来,这是还原家常口感、保留食材营养的正确工艺。
部分饮料厂商会用浓缩萃取液、粉末泡水的方式生产养生水,以节约时间成本与产能,尽快抢占市场。“萃取液更加方便,在水里滴很少的分量就可以还原一下午熬煮出来的香气。但萃取液绝大部分会添加糖和香精,喝完以后你会感觉香气一直停留在舌尖,挥散不去。”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说。
消费者对口感的感知最直观,也最敏锐。和长辈们习惯开方子煮茶不同,企鹅的工作与生活节奏更快,也更习惯购买便携的瓶装养生水,她感觉饮料厂商用熬煮工艺制作的养生水,和自己在家煮的口感差别不大。
此外,企鹅购买饮料时很在意配料表,在她看来,广东和福建茶文化浓厚,对茶叶品质要求很高,“我们不太能接受往茶里加糖,瓶装茶饮料应该就是茶叶泡出来的味道,而不是添加其他成分改变茶本身的口感”。
为了保持纯净的配料表,糖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盒马采用了以甘代甜的策略。比如,选择梨丁、荸荠等口感清爽的食材,麦冬、罗汉果等具有回甘属性的药材作配料。此外,还可以用水果提供香气,以中和中药的味道。“盒马的养生水不会为了适口性添加代糖。”清釉说。根据盒马的数据统计,在盒马平台,自营900毫升的红豆薏米水已经超越了KA客户元气森林的同款产品。
盒马的五汁饮选择梨丁、荸荠等口感清爽的食材以甘代甜。
元气森林的首款养生水大单品红豆薏米水就添加了赤藓糖醇,在该品牌的社交媒体账号下,有消费者留言,期待这款SKU可以做到完全无糖。在养生水发展早期,加入代糖或许是向适口性妥协的策略。后续推出的“好自在”SKU中,元气森林均采用了无糖方案。例如,红枣枸杞水和绿豆水的配料表中添加了甜味的罗汉果。
04
养生水会成为下一个无糖茶吗?
前瞻产业研究院对养生水的未来给出了预测:2024年至2028年,养生水将逐渐挤占无糖饮料的市场份额,2028年将替代超30%的无糖饮料市场,市场规模将达到103亿元。
也就是说,5年后的养生水市场整体规模,仅仅相当于无糖茶头部单品东方树叶在2023年的销售额。而根据尼尔森IQ监测线下渠道的最新数据,无糖茶在2024年的销售额达到了195亿元,同比增长42.7%。
养生水不会成为下一个无糖茶级别的大单品。就目前而言,养生水在整个饮料市场里的份额并不多。根据马上赢数据,2025年7月,植物饮料在饮料中的市场份额为1%——为过去一年的最高值;而无糖茶在饮料市场的份额为5.55%;植物饮料的市场份额不及无糖茶的1/5。
生产养生水的饮料厂商会在瓶身注明“植物饮料”字样,此分类的依据是国家标准GB/T 31326-2014,它可以作为生产标准的参考,但在塑造消费者心智时,没办法拿它讲故事。
“植物饮料范围广泛,菊花茶、凉茶、燕麦奶都属于植物饮料。但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认知不是因为它们叫植物饮料,而是因为其饮料成分本身所带来的需求。”李志毅解释道。
对饮料品牌而言,培育消费者认知并不容易,且需要长期投入。因此,厂商做产品时不能为了做差异化而差异化,消费者的认知壁垒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红豆、枸杞、薏米能成为高频口味,是因为中国人熟悉它们的功效。养生水增长迅速,也是因为消费者需求原本就一直在,不需要品牌付出额外的教育成本。”李志毅说。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饮料,最后厂商拼的还是线下终端渠道的铺货能力。以农夫山泉为例,其2019年招股书披露的终点零售网点为237万个,终端渠道就像毛细血管一样,源源不断地将产品输送到市场的每一个角落。根据尼尔森IQ的监测,养生水背后的饮料厂商以中小厂商为主,没有更广泛的线下渠道铺设产品,它们或是聚焦线上,或是在便利店、商超存量竞争。在传统食杂店,养生水占比不到三成,而饮料整体在传统食杂店的占比约为七成。“养生水无法轻易达到无糖茶级别的规模,饮料巨头入局较少只是一个其中因素,更重要的是,它不像无糖茶那样,是一种宽泛的消费需求,养生水在成分上也有一定的消费区隔。”李志毅说道。
在他看来,盒马、胖东来、山姆这一类的零售商反而更容易推进养生水项目,“零售商拥有自己的客户群,对客群有一定的把控能力。虽然获客相对容易,它们的挑战点在于,要做好性价比与产品品质的平衡”。
饮料行业的技术与工艺一直在快速迭代、广泛应用。盒马曾采用HPP(High-Pressure Processing:高压杀菌)技术推出了100%红心苹果汁,HPP工艺随后在行业内进一步破圈。对养生水而言,清釉认为并没有所谓的技术垄断,盒马的优势是基于大数据做好前瞻性的用户洞察。养生水是盒马饮料的优先级项目,除了夏季的“水替线”,接下来还会推行适宜秋冬季节的“熬煮线”,比如小吊梨汤与竹蔗茅根水。
饮料是线下消费高频出现的产品,消费者熟悉价格,对价格比较敏感。例如,2024年,康师傅一升装的冰红茶尝试从4元涨到5元,导致消费者抵触,价格体系混乱后一度引发经销商窜货。2024年,养生水销售额和玩家数量都迅速增长,因此业内有观点认为,养生水或将在今年迎来价格战。
根据盒马平台数据,盒马无花果亚麻籽轻养水售价4.9元一瓶;元气森林的绿豆水售价4.5元一瓶;好望水的茉莉薏米水为4.9元一瓶——大多数品牌的定价区间都在4至6元。对此,清釉表示,盒马会做好“质价比”,在不影响品质的基础上,从规模化、产品包装、物流等角度做降本。
李志毅认为,消费者需要的是价值。养生水厂商对外宣传的策略是可以无负担当水喝的“水替”,相比普通2至3元的瓶装水,养生水做了加法,“在价格锚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如果判断一个饮料单品值得这个价格,就会乐于买单”。
(应采访对象要求,“企鹅”为化名)
识别下图二维码,
参与2025金字招牌大调查
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购买《第一财经》杂志2025年8月刊
© 2025, biznew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