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业债供给放量与城投债供给收缩的背景下,券商从债券投行转型产业投行已迫在眉睫。
市场人士分析,券商向产业投行转型是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需求、响应政策号召、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强化风险管理、优化人才与资源配置的必然选择。
此外,打造产业投行有助于券商提升资源配置能力,服务创新企业融资需求,实现收入的增长和多元化。通过参与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加速资本与产业和创新要素的融合,券商可以成为价值发现者,提升其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
企业债发行热度上升
上半年,产业债供给放量。Choice数据显示,上半年产业类债券发行规模为2.76万亿元,同比、环比分别增长11.29%和17.95%。净融资规模为5667.2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54.32%。
国元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企业而言 ,在当前低利率市场环境下,企业通过发行超长期债券可以锁定目前的低利率,在获得长期、稳定资金的同时降低财务费用,优化债务结构;此外,产业债资金用途除“借新还旧”外,还可用于“补充运营资金”“项目建设”等。
五矿证券投行委委员、质控部负责人寇达奇认为,产业债券对企业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在传统的信贷体系中,贷款往往带有计划经济和配额制度的特点,要求企业首先获得整体授信额度,然后针对每项具体业务在既定的授信框架内进行一对一的商定。而产业类主体通过发行标准化债券,能够进一步扩大其债权人的范围,吸引包括保险资管、券商资管以及各类广义基金在内的场内市场主流投资者。
扩大债权人范围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它可以更加有效地推动公司治理结构的提升和信息披露的改进。为了在资本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形象并争取到更低的融资成本,发行人需要致力于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另一方面,当信贷市场受到周期性波动影响时,产业债券可以作为一种补充资金来源,帮助企业稳定资金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信贷市场的不确定性。
“对券商和整个行业而言,大力推广产业类主体发债,也是通过体系的力量,促使券商自身从城投债占主导、偏拥挤的投研方法论和偏拥挤的销售交易赛道中挣脱出来,倒逼整个固定收益市场进一步提升投研能力,提升产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发掘出更多有能力、有潜力、能穿越信用周期的经营主体。”寇达奇说。
产业投行渐成趋势
热度不断上升的产业债,将是券商业务转型的重要发力点。这是因为,在城投债与地产债发行减少的背景下,券商亟须找到新的增长点,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国元证券相关负责人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公司上半年已发行1只产业资产支持证券“国元-中金-安徽农垦集团第一期乡村振兴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管理规模4.8亿元。该项目是全国首单乡村振兴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创新之处在于把房地产优质资产证券化,在资本市场融资投向农业和乡村建设领域,探索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新渠道,促进传统农业的规模化、科技化、现代化转型,同时为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强化金融服务效能,对实现存量资产增值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目前市场融资成本走低,国有中大型企业的产业化子公司、民营上市公司等发行人发债意愿显著增强,并愿意随政策聚焦于‘五篇大文章’发行产业债。”上述负责人说。
券商应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相较于商业银行投行部门,券商投行在债券业务上仍存在资本规模与资产管理规模小等劣势。因而,在转型产业投行方面,券商更应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注重人才专业素质培养,为客户提供全面综合的服务。
寇达奇表示,相较于银行,券商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应致力于提升其综合服务能力。尽管从资本规模和资产管理规模来看,整个证券行业相较于银行体系尚显微小,但券商通过构建包括股票、债券、资产证券化、行业研究、自营交易和资产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全面投研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为定制化的服务。这些服务不仅限于资本金和信贷投放,还涵盖了上市、并购、投资决策咨询等多元化需求。
“目前,券商在转型过程中,应重点放在创新能力的建设,和对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的投研投入上,积累经验、案例、数据,形成先发优势和可复制的服务模式,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寇达奇说。
此外,券商投行从业者也应该积极提升其专业水平。寇达奇表示,产业债的发行主体都是某一个行业的头部企业,券商投行从业人员此前很多从事城投类的项目,对实体产业类主体,特别是对大且强、小且精的主体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认识。因此,投行从业者需要展现出快速学习的能力,重视对知识的广泛涉猎而非过分深入。他们应该在短时间内系统性、全面性地掌握行业运作规则,从多个角度对目标发行主体进行深入了解,包括产业的市场地位、行业周期及其景气度等。此外,还需从客户的治理结构、运营模式以及业务的基本逻辑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行业和企业的本质。“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发行方案,确保为发行人提供全面周到的金融服务。”寇达奇说。
(张欣然严晓菲)
© 2024,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