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过驾照的人都知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司机不避让正在执行紧急任务特种车辆的,会被处以100元罚款,记3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0条规定,对“阻碍执行紧急任务的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警车等车辆通行”这一行为,处以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可见,不避让特种车,当事司机将面临相应处罚。而司机为避让特种车,出现闯红灯等违章情况,因此被扣分罚款,理论上可前往交管部门行政复议。
然而,司机不避让特种车的新闻仍层出不穷。今年5月,在四川成都一红绿灯路口,一救护车被私家车挡住去路,私家车司机因担心被拍照扣分拒绝让行。现场视频显示,救护车上的工作人员下来和私家车司机沟通。司机问:“拍照扣分怎么办?”急救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被拍了,他们可以帮忙取消。但是司机对此表示质疑,仍然拒绝让行并摇上了车窗。“你跟我取消,你去哪里跟我取消?”
司机不愿因让行消防车、救护车等特种车辆而扣分,当然违反了交规。不过,司机如此选择,恐非一句“素质差”的道德评价可解释。
在知乎上,针对这一话题,众多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的经历。一位网友称,自己某次开车,恰遇一辆救护车拉着警笛迅速接近。自己选择了让行,不巧前轮压到双黄线,被摄像头逮个正着,罚款100元,记3分。
事后,该网友咨询当地在交警部门工作的朋友得知,只需提供避让救护车的佐证材料,上传系统后就会自动消除。网友找到急救中心,工作人员经查询出车记录和行车记录仪视频后告知,该时间段中心没有出车记录。
随后,网友又先后向当地几家医院打听,得到的反馈都是该时间段或没有出车,或行车记录仪没有记录。
无奈之下,网友私下托关系,请交警队的朋友查出了当初让行救护车的车牌号,再通过医疗系统的朋友,查到该救护车所属单位为市里某三甲医院。网友联系上该医院后,医院车辆科经确认,这台救护车属于该部门管理,经调查发现,该救护车返程过程中,为脱离交通拥堵而违规使用灯光和警笛,医院已对司机进行了批评等处理,也同意为该网友出具证明材料,要求网友提供该救护车违规使用灯光和警笛的影像资料,并到医院领取证明。而该网友从所住县城往返市医院路程为200多公里。
该网友对该事件进行事后盘点,发现从接到交管部门处罚短信到事件处理完,共耗时27小时。此外,为了感谢帮忙的朋友请吃饭,来往医院油费等开支,合计350元,抵消100元罚款,净亏250元。
从该网友的讲述当中,可一窥司机在避让特种车后为消除处罚所需付出的综合成本之高。如果司机是工薪一族,不仅要来回奔波,还要为此请假,耗时耗力。
司机避让紧急状况下的特种车,究竟该如何避免因此受罚?据安徽省郎溪县应急局对网友的公开回复,司机可以当场靠边,拨打事故报警电话122进行报备;也可在收到罚单后,向交管局秩序科提出行政复议,只要有现场监控摄像,或者能够提供当时消防车的车牌号和行驶路线,交管部门通过审核,证明情况属实,就可以撤销相关处罚。
这也说明,司机须确认,当时所处路段位置,现场监控摄像可抓取到自己避让特种车的现场情况,或者当场用手机拍下特种车车牌号,并提供行驶路线证明,方能确保证据齐备。
同时,司机还要避免遇到上述网友的遭遇,如果特种车并非处于执行紧急任务的情况下,自己选择避让,恐怕就无法符合相关规定,导致罚了白罚。
此外,按照规定,司机需准备行政复议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驾驶证、行驶证,并携带公安机关下达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复印件,至违法信息采集地的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如果当事人无法前往,还需要提交一份委托代理授权书。
从网友亲历及官方回复来看,司机一旦因避让特种车违章,后续处理繁琐复杂。就人之常情而言,大多数人都抱有行善意愿,但行善成本远高于违规成本,会导致人们逆向选择。或者说,正因行善需要付出一定代价,因此配置相应的激励机制尤为重要。这些年,经过公众广泛讨论,人们逐渐形成了对行善行为更充分的认知。比如,当路人捡到他人财物,或者乘客在出租车内丢失财物,路人或出租车司机理应将财物返还原主,但原主应对其付出的时间、油费等成本,给予合理补偿。
而由于缺乏便捷高效的事后处理机制,让当初基于好心和善意让行的司机为了消除罚单四处奔波,如此就变成了某种隐形“惩罚”。司机非但没有感受到行善带来的回报,反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久而久之,必然会让更多司机放弃行善。
在宽泛的公众道德及法律定义中,人人都应为紧急情况下的特种车让行,才能避免后续自己或家人急需救援时所搭载或者所等待的特种车堵在路上。但具体到每个人的真实生活情景,司机无法判断所避让的特种车是真紧急还是公器私用,反而对后续将惹上的麻烦有明确预期,就会从个人理性出发做出选择。因此,单方面谴责司机不让行特种车,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只有明确激励,才能带来预想的结果。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 2023,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