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2日,一段自媒体发布的“家庭生活视频”上了热搜。这段视频仅有三十多秒,出镜人物也只是作简单的祖孙对话,却在社交网络上以“奶奶数落妈妈,九岁儿子霸气维护”的标题广为传播,甚至不少官方自媒体号都纷纷转载。
视频中奶奶逗孙子,当面数落妈妈的不是,挑出“吃个饭挑食”“晚上还点外卖”的毛病;孙子的回击也堪称给力,“晚上有点外卖吗”“你儿子抽烟玩手机怎么不说”“你没有教育好儿子”的说法也引得一众网友围观。奶奶还说出了“以后你妈妈挑你老婆的毛病更多”“你外公外婆没教育好”这样极具刺激性的话,孙子的回击“长着个大牙就乱说”也堪称火药味十足。
但细审这则视频,摆拍的痕迹相当之明显。从新闻角度看,5个W无一具备,没有可查证的事件发生时间与地点,也不披露事件中的人物姓啥名啥。一段高度冲突性的对话、张力爆棚的情节,指向“精准定位,收割流量”的嫌疑。
从常情常理出发的简单质疑就是,这则视频是谁拍的?如果是爸爸或者妈妈拍的,那么祖孙二人还会当面数落拍摄者的毛病吗?即便是爸爸或者妈妈拍的,他们又怎会将如此家庭争吵传到网上,而且还特地给头像打上了马赛克?如果是爸爸妈妈以外的人拍摄的,他们又是如何征得同意将视频上传的?就算拍摄者不怕就此“友尽”,难道还不知道侵犯隐私权?
退一步讲,如果这则视频真的是孩子的爸爸妈妈、其他亲友甚至是第三方拍摄上传的话,那么如此行为也不大可能获得了老太太的同意,更是有侵犯九岁男童隐私权与肖像权的嫌疑,涉嫌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九条,未能做到“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前,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充分考虑其真实意愿”。
从这则视频看,祖孙二人的对话内容精准触及了某些“流量密码”,撬动了网友的焦虑、宣泄、猎奇等心理,挑拨利用代际矛盾、婆媳矛盾、夫妻矛盾,以“儿子维护妈妈”这样极具“反差”与话题性的情节,为自己的流量与粉丝数添砖加瓦。视频中的奶奶“句句戳心”、孙子“对答如流”,“台词”的设计痕迹较为明显,也根本不像是祖孙相处的正常画面。
无论是从“不要在孩子面前展现大人之间矛盾”的人伦常情而言,还是从维护公民隐私权的法律法规来看,这则视频的上传与传播,本身就存在诸多不合理与不应该之处,那么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媒体用“真剧本”包装了一出“假新闻”,以“新闻”而非“情景剧”的名义收割到了真金白银的流量。
事实上,各大社交平台上不乏“假扮家人”的短视频,比如多年前“一人分饰多角”的“Papi酱”,与近来以“吐槽父女关系”火爆的祝晓晗。这些视频或诙谐搞笑,或发人深省,反映某些经久不衰的生活主题,也有不错的流量与分成。但这类视频需要花费心力去设计剧本,演员也要做好角色扮演,观众也从一开始就知道这只是“情景剧”而已,本身不是网络谣言,也不构成对特定自然人的侵权,
然而,此次上热搜的视频打着“新闻短视频”的旗号出现,本身却是一出“表演痕迹浓重”的拙劣剧本。视频堂而皇之地以“新闻”的名义在社交平台传播,本身却很难禁得起新闻伦理与新闻真实性的追问,事实上已经属于“演戏炒作”的范畴。
媒体也报道过这类MCN/自媒体博主的套路。他们事先确定受众画像,找好演员、撰写剧本,精心设置“流量密码”,挑动对立特定群体矛盾,收割流量带货牟利乃至直接骗取钱财,为此甚至还形成了专门的产业链,有主播、演员、编导的不同分工。这期视频中的祖孙二人究竟是不是亲属关系,其实也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早在2021年,抖音官方就发布了《“卖惨带货、演戏炒作”违规行为处罚公示》,指出此类内容“不符合社会良好风尚,严重影响平台生态环境,伤害用户体验”,对涉事的一些账号予以封禁处理。2023年公安部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对于自媒体人员为了流量编造网络谣言的行为,不仅要追究违法人员的责任,也要严肃追究网络谣言发布传播的相关方责任。
就这则视频而言,自媒体存在“演戏炒作”的极大嫌疑,本身也意在挑动家庭生活中的对立矛盾。无论就保护婚姻家庭价值观而言,还是就整治打击网络谣言的角度而言,平台方乃至公权力都应迅速介入,还原这起事件的全貌,以“假新闻,真剧本”换取流量的自媒体乱象可以休矣。
© 2023,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