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9日,郑州大学图书馆,备战期末考试与备战考研的学生们。(视觉中国/图)
2023年7月的一天,考研落榜的应届毕业生秦星,正埋头准备“二战”,却接到辅导员的劝说电话。辅导员觉得,她要么是“跟风考研”,要么是“家里逼的”。
秦星深知考研不易,她拒绝了辅导员找工作的建议,希望用全部精力开始新一轮备考。
考研竞争日趋激烈,脱产“二战”变为众多落榜生的选择。麦可思研究院2022年6月13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应届本科毕业生中,不就业继续准备考研的比例为6.1%,其中约八成人曾参加过研究生考试。
学校对“二战”的态度却十分暧昧。南方周末记者梳理发现,近三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安石油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多个高校院系举办过考研“二战”学生座谈会,内容多围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醒学生勿盲目跟风考研“二战”。
“考研是不是为了逃避就业?”“你是否真的适合做学术科学研究?”2023年4月17日,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8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围坐在一张会议桌前,面对着学生管理办公室主任的一连串发问。
而在2022年,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座谈会选在“就业促进周”举办。院长任健劝说同学:“应该先就业,要自食其力,边工作边复习,不能孤注一掷,一味地考研。”
从公开报道看,类似的座谈会均成效“显著”。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介绍,座谈会后,“有部分同学现场报名应聘科研助理,也有部分同学选择直接就业,还有部分同学开始重新思考是否坚持‘二战’”。
“你真的适合考研吗?”
母亲支持秦星脱产“二战”,理由是“没必要边工作边考研,家里不缺钱”。辅导员却不太支持。
秦星回忆,2023年4月,辅导员把“整个学院没找工作的人”召集起来开“就业动员大会”。针对准备“二战”的学生,辅导员提醒:“考上研的将来不一定比得过工作三年的。”
秦星认为第一次考研失利主要因为备考期间生病,自己是因为“喜欢学”才决定考研的,并非“盲目跟风”。
随着研究生报考人数进入高增长阶段,考研失利的“二战”群体规模也持续增大,开始成为高校学生工作关注的对象。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举办此类座谈会的多是理工科院系。2023年4月至6月,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南通理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等先后组织此类座谈会。
“就业”是座谈会上出现的高频词。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官网报道显示,举办座谈会的目的是“稳步推进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引导学生理性选择考研‘二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举办的一场座谈会上,辅导员指出“由于疫情影响,大量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存在大量招聘需求”。
秦星猜测,辅导员劝阻“二战”,其中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毕业生就业率上“做出点成绩”。
“就业率”,更准确的说法是“毕业去向落实率”。根据教育部2021年的相关通知,“毕业去向落实率”的计算包含了毕业生的协议和合同就业率、创业率、灵活就业率和升学率。
显然,脱产“二战”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种情况,但却是毕业生未就业的重要原因。华中师范大学曾公布该校2021届毕业去向落实率为73.78%,未就业毕业生中,58.53%继续备战考研。
对于高校来说,“就业率”并不只代表“面子”。2023年7月14日,教育部发布通知称,“对就业率过低、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高校应谨慎增设、及时调减”。此前在2020年底,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中,“毕业生就业质量”被列入大学整体建设评价体系。
除了座谈会,学院老师们还会通过其他方式催促“二战”学生就业,哪怕学生已经毕业。
2023年7月,江苏某高校食品类专业毕业生王菁,在家备考时就接到了辅导员的电话。辅导员问:“如果没考上研究生怎么办?”王菁回答:“可能就考公了。”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大笑。王菁记得,辅导员断言:“我觉得你应该不是一个静下来看书的人,你最好还是看一下公司,然后把‘就业协议’签掉,不要做这种没有结果的事情。”
哪怕已经毕业,辅导员的电话也不好拒接,但次数过多也让人“不堪其扰”。情况相似的秦星回忆,毕业前的三个月里,辅导员总共找她沟通过5次,劝她“好好考虑考研究生的价值和初衷”“多投简历”。
一次,辅导员甚至直接说,“考研就是跟风或被家里逼的,‘二战’考不上就完了”。
科研助理和第二学位
但“二战”与就业并非必然矛盾。
2023年4月和5月,在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的座谈会上,参会老师都曾向各自学院意向“二战”的学生介绍学校科研助理岗位、第二学士学位申报等相关政策。
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202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座谈会上,一位该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分享了科研助理工作对于自己“二战”的积极影响。
而第二学士学位大多属于本科后教育的一种,学生在读完本科并取得毕业证后,再攻读另一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学制两年。一位举办过“二战”座谈会的理工科辅导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第二学士学位”往往可作为“二战”学生的保底选项,并不影响继续考研,课时安排不紧凑,且学生考上研究生后可以再退掉第二学士学位。
该辅导员称,此举并非为了劝退“二战”,而是“为科学帮助学生做出‘二战’或就业选择”。但有一种情况他会采取劝退策略,“就是学生仍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多次考研,并不意味着成功率会提升。麦可思研究院曾做个一次调研,二次(三次)考研的成功率持续下降,由2016届的48.2%下降至2018届的43.1%。
也有院系支持“二战”学生。
在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2022年的“副书记有约”活动中,该院副书记称:“学院不反对大家的考研‘二战’选择,但‘二战’需要勇气,更需要努力。”
2022年6月9日,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举办“二战”考研同学座谈会。会上,学院副院长告诉大家:“(你们)作为武汉大学的学生,我相信你们的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放平心态,自信自律。”这位副院长希望学生借助“二战”这个机会,好好把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做一个全面的回顾总结,把自己的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
一年后,新一期座谈会的名字变成了“‘扶上马,送一程’毕业生考研‘二战’经验交流会”。
曾凡喜是武汉大学2021级市政工程系硕士研究生,他通过“二战”考取研究生后,已连续两年参与学院“二战”座谈会。2023年这次分享会,到现场的学弟学妹有四五位,线上会议间里则有近十人。曾凡喜特别理解,“我当年‘二战’的时候,学校都不想待了,就想早点找个没人影响我的地方。”
“毕业季是‘二战’考生心理最煎熬的时候。”曾凡喜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他曾鼓励学弟学妹“从第一次失利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他记得,学院的领导最后也祝福道:“稳打稳扎,最终得偿所愿。”
学院为什么会支持“二战”考生?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忠海婉拒了采访,但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二战”考生“不容易”,并表示,“我们关注‘二战’同学也没有太多的典型做法,只是鼓励同学们树立信心,坚持到底,还做得很不够。”
对就业率的信心或许是其中一个原因。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2022年7月2日发布的一篇文章中曾提到,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近5年本科生就业落实率居全校第一”。
(应采访对象要求,秦星、王菁为化名)
© 2023,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