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总工刘炳江:空气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出现

2023-07-19 17:00:00

2023年7月17日,上海迎来蓝天白云“水晶天”,外滩景区天空云卷云舒。 (视觉中国图/图)

2023年,空气质量有所反弹。

开年以来,受扩散条件不利、沙尘天气同比增多和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影响,我国出现近三年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污染程度最重的跨年重污染过程。

截至6月底,全国PM2.5平均浓度同比上升6.2%,重污染天数比例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重污染天气是当前影响公众蓝天获得感的主要因素。虽然我国重污染天数较2013年已大幅减少,但目前空气质量改善成果还不够稳固,由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出现,整体仍未摆脱气象条件影响。

刘炳江称,将以更多确定性的污染物减排量来冲抵排放增加和气象条件多变等不确定性的影响,努力实现“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的目标。

回望过去十年,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治理PM2.5污染的发展中国家,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到《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两个国家级行动计划引领着空气质量的改善。刘炳江透露,第三个国家级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即《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将于近期上报。

生态环境部总工刘炳江 生态环境部供图(受访者供图/图)

PM2.5浓度下降目标曾遇争议

南方周末:十年前,“大气十条”出台,首次对重点区域省份设定PM2.5浓度下降目标,提出北京市在2017年PM2.5平均浓度要降至60微克/立方米左右。你曾说,“大气十条”的制定过程,是多年来调研耗时最长、争论最激烈也是修改得最多的一次,争议最大的是什么,如何达成了共识?

刘炳江:PM2.5浓度下降目标曾是争议最大的一项。各地均表示压力巨大、困难太多、缺乏信心。为此,我们根据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确定各项减排任务措施,与各地各部门多次沟通协调,最终完成了目标和任务的分解下达。通过目标考核倒逼各地各部门全面落实、严格执行文件要求,切实压实治污责任,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推动北京市及周边省份全力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量。2017年北京市PM2.5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顺利完成“京60”的目标。

现在回看,“大气十条”是我国针对环境突出问题开展综合治理的首个行动计划,它创新建立的体制机制和积累的经验做法,为后续制定“水十条”和“土十条”等提供了借鉴。

2022年6月6日,蓝天白云下的北京前门一带。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图)

南方周末:2017年“大气十条”收官后,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但大气污染形势仍然不容乐观。2018年出台的《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治理思路有何调整?

刘炳江:总体思路与“大气十条”一脉相承,既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充分借鉴过去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又增强了治污措施的广度、深度和力度。

“蓝天保卫战”更加突出精准施策。比如在目标指标方面,依然聚焦人民群众最为关心、超标最为严重的PM2.5问题。

在重点区域方面,剔除空气质量已总体达标的珠三角地区,增加污染问题日渐凸显,已成为全国污染最为严重区域之一的汾渭平原,并充分考虑气象场和区域传输影响,将京津冀地区调整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使得治理范围更加精准。

在时间尺度方面,考虑到北方地区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多发频发,进一步聚焦秋冬季大气污染控制,着力减少重污染天气。

在重点措施方面,基于源解析结果,更加聚焦工业、燃煤、柴油货车、扬尘等污染治理。

南方周末:中国工程院组织开展的“大气十条”终期评估认为,应加大力度释放能源、产业和交通结构调整的污染减排潜力。“蓝天保卫战”是如何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的?

刘炳江: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严控“两高”行业产能;深化工业污染治理,推动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等措施;强化“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散煤治理;开展燃煤锅炉和炉窑综合整治;提高清洁能源和电煤消费比例。

2013—2022年十年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了22.9%,但煤炭消费量仅增长了4%左右。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由67.4%下降到56.2%,成为能源发展“绿肥黑瘦”的标志性成果。全国燃煤锅炉由2013年的近50万台下降到不足10万台,重点地区炉窑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北方地区累计完成农村散煤治理3700多万户,合计减少煤炭消费量约5亿吨。

南方周末:运输结构方面是如何优化的?

刘炳江:铁路货运量占比实现“六连增”,机动车和汽柴油标准实现“三级跳”,与发达国家接轨;车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用燃料油实现“三油并轨”;实施船舶发动机第二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第四阶段排放限值。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超过3700万辆,新能源车保有量超过1300万辆,位居世界第一。

2017年1月5日,在北京市通州区,车辆通过尾气检测设备。(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图)

已组织技术力量开展空气质量基准研究

南方周末:“蓝天保卫战”之后,《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将于何时出台?十年之后,治气思路发生了哪些转变?怎样在《行动计划》中体现?

刘炳江: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行动计划》,将于近期上报。

从宏观来看,《行动计划》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减少重污染天气为重点,继续以PM2.5控制为主线,协同控制臭氧污染。

着力推进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减排。具体来说,通过深化移动源污染治理,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和重点行业提标改造,强化氮氧化物减排;围绕源头减排、过程严控、末端治理,强化VOCs全流程全环节综合治理。

南方周末: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于2012年修订发布,PM2.5浓度限值年均浓度一级和二级标准限值分别为每立方米15和35微克,分别对应的是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标准过渡期目标3和目标1。现在达标城市数逐渐增加。业内有声音认为,标准应该加严。目前有修订计划吗?

刘炳江:虽然近年来我国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但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路等问题尚未根本改变,污染物排放量仍然超出环境容量。一方面,仍有超1/3的城市还未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另一方面,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年际间存在反弹,改善效果还不稳固,受气象条件影响依然明显。

修订标准需要在充分评估标准执行情况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公众健康和观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审慎研究、科学决策。

生态环境部已经组织技术力量开展空气质量基准研究,为启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研究打好基础;同时将继续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扎实稳妥推进各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南方周末:2025年要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但2023年春节,多地烟花爆竹燃放、不利气象条件导致全国空气质量反弹,今年的治理思路有何侧重?

刘炳江:今年以来受不利气象条件以及经济快速回暖,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和社会活动水平恢复进度加快等因素影响,全国空气质量同比有所反弹。

我们将全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具体方法包括:将PM2.5污染治理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主攻方向,着力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等结构优化调整,重点推动氮氧化物和VOCs协同减排,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和监督执法,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预报能力,深化重污染天气应对绩效分级,精准、科学、依法应对重污染过程。

2023年1月5日,西安迎来严重污染天气,发布红色预警。市民戴口罩出行。 (视觉中国/图)

南方周末:消除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预报能力非常关键,可以未雨绸缪,现在我国空气质量预报精准度有多高?

刘炳江:近年来,我们持续开展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工作,联合中科院等科研机构自主研发空气质量预报模型,并集成了气象预报产品和网格化的污染源排放清单。构建了“国家—区域—省级—城市”四级空气质量预报网络,建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华南、西北、东北、西南区域预报中心。目前已经具备未来5—7天精准预报水平,污染过程预报准确率在90%以上。

南方周末:你曾说,今年在目前预测的经济增长和减排量前提下,有信心把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请问全年减排量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刘炳江:年度全国大气污染物减排量是通过计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减排工程项目污染物减排量得出。具体方法是,根据国家确定的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减排工程范围和核算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本地区大气污染特征,谋划实施符合自身实际的重点减排工程项目,核算项目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减排量并扣减新增量后得出。

© 2023,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