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 記者 文森)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昨日舉行的「2022大灣區論壇」上以視像形式致辭表示,香港在大灣區創科融合方面可發揮重要作用,港深兩地正攜手推進創新科技合作區建設,還會推出聯合政策,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和企業,「我們可以共同譜寫粵港澳大灣區美好未來的新篇章,在全球舞台上講好大灣區故事。」
「2022大灣區論壇」由中國日報香港版(CDHK)與香港再出發大聯盟舉辦。是次論壇以「粵港澳大灣區,融通共享譜新篇」為主題,除主論壇外還舉行了3場研討會,吸引逾400名各地政商界精英以網上或網下形式參與活動。論壇聚焦創新科技、金融服務、專業服務、文化旅遊等不同領域,探討城市間如何增進合作,共同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
梁振英:灣區融合可添新動力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在論壇上通過視像形式致辭表示,大灣區融合可帶來新動力,為香港及其他城市帶來巨大機遇,「大灣區廣東城市一直很透明及主動地傳遞信息,但它們沒有被香港觀眾收到或有足夠報道。當然疫情及出行限制是障礙,但我認為香港應知道,沒有辦法免檢疫入境廣東的後果。(兩地)認知差距正在擴大,媒體、研究所、商會及專業機構可在大灣區廣東城市設立永久的分站,令香港能接收信息及傳播,這很容易但也昂貴。」
李家超:打造世界級城市網絡
李家超在視像致辭時表示,香港回歸祖國後,在「一國兩制」下得到國家的強大支持,而作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市場,香港是將國際投資者帶往中國市場的重要窗口,也是聯通國際和內地的橋樑。
他表示,香港作為大灣區核心城市之一,具備市場主導和國際營商環境,會繼續發揮其在國際金融、貿易及航運中心的角色,和其他大灣區城市攜手打造世界級的城市網絡,相信香港與其他大灣區城市可以互補互助,緊密合作,一起共創新篇章,向全球說好大灣區故事。
在大灣區創科融合方面,李家超指出,香港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港深兩地正攜手推進創新科技合作區建設,充分發揮各自在基礎科學研究和先進製造方面的優勢,其中計劃發展的「北部都會區」新田科技園區,將大幅增加創科用途的土地供應。
除建設基礎設施外,深港兩地還會推出聯合政策,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和企業。「我有信心,隨着香港和其他大灣區城市繼續緊密合作,互幫互助,我們可以取得更多成就,為我們的市民、企業和社區帶來巨大的機遇。我們可以共同譜寫粵港澳大灣區美好未來的新篇章,在全球舞台上講好大灣區故事。」
「文化是另一個具有巨大合作潛力的領域。」李家超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致力將西九文化區打造成為大灣區的文化樞紐,帶動香港成為國家級文物及藝術品全國首選的展出地及表演藝術文化旅遊中心。
WeLab銀行盼政策速推 服務拓至整個灣區
WeLab銀行董事局主席陳家強昨日在「2022大灣區論壇」的「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新動能」專題研討會上指出,地緣政治日益緊張,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大灣區發展中不僅要扮演好「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更要成為區域間交流、合作的促成者,而無論是科技、金融行業都需要通過政策吸引人才、企業來港扎根,將香港的價值延伸至區外,連接到更多其他區域。
陳家強在研討會上表示,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對於香港發展非常重要,但更需要政策和規則的支持。他以WeLab為例,指該公司是一間香港創立的虛擬銀行,目前業務已經拓展至印尼等東盟市場,但最希望的還是可以將業務拓展至整個大灣區,所以十分期待相關政策指引能盡快落實,讓香港的虛擬銀行可以在大灣區其他城市提供虛擬銀行服務。
崔歷:不再高利率 人幣業務發展良機
建銀國際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兼宏觀研究主管崔歷在論壇上表示,無論是香港或者內地在下一個發展階段,香港和大灣區都擔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她相信,人民幣未來會在國際貨幣系統之中,會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貨幣。過往曾經有人說人民幣是一個高利率的貨幣,沒有人想借,但當其他國家及地區的貨幣利率趨向是正常時,人民幣已經不再是高利率的貨幣,所以此時是人民幣業務發展的好機會。
崔歷同時談到供應鏈的問題,表示不同區域的整合愈來愈緊密,而且貿易有區域化的跡象出現。在一些已發展成熟的市場之中,該些企業沒有將生意集中在本國,而是在亞洲開拓更加多新業務,以及在亞洲地區設立分公司。同時,現在的交易貿易愈來愈數字化,將來也需要更多數碼支付科技,尤其是零售業、貿易方面。她認為亞洲的企業可以來香港上市集資,香港的資產基礎就可以更多元化,同時也可以獲得更多來自內地的資金支持。
她又提到氣候風險的問題,表示綠色經濟有很大的融資需求,同時也需要有可持續的資金,對保險業來說是很大的商機,而大灣區在分散國際風險上可擔當其中一個角色。國際投資者有機會在香港購入與管理氣候風險相關的金融產品,例如綠色債券等,故綠色金融對香港來說無疑是個有潛力的商機。
肖耿倡允「白名單」企業深港設雙總部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肖耿在「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新動能」專題研討會上指出,在「國內國際雙循環」政策中,香港起到重要的外循環作用。外循環對促進中國企業科技創新、新興產業發展都至關重要,而整個香港的金融市場就是中國離岸資產的金融市場。
肖耿認為,整個大灣區是外循環和內循環的銜接帶,可以在「銜接帶」上建立一個深度合作的「經濟特區」。他建議特區政府採取類似當年設立深圳特區的政策思路,允許「白名單」企業在深圳和香港設立雙總部,以保障企業內部的人才、資金、信息保持暢通。這一做法風險相對較低,但回報很大,相信有助企業在科技創新等方面實現突破。
在「深化交流合作,打造文化高地」研討環節上,與會嘉賓共同探討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如何助力國家提升文化軟實力,承擔文化橋樑角色。香港賽馬會事務執行總監譚志源指出,大灣區文化同源、人緣相親、民俗相近、優勢互補,他提議深圳可為香港的劇團、樂團提供固定的排練場所,保證演出質素的同時,促進兩地之間的文化交流。
科技園冀港十年內成國際創科中心
在「2022大灣區論壇」創科主題研討會上,多名講者認為,香港未來十年在創科領域前景光明,本地的學術基礎、特區政府的大力扶持、大灣區的製造業產業鏈以及內地的廣闊市場是香港獨有的優勢,令香港有望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在「香港科創發展發揮關鍵角色」主題研討會上表示,過去二三十年,香港在金融服務方面一直發展良好,但對創科領域關注較少。隨着上兩屆特區政府逐漸重視,更投放1,500億元推動創科產業,近年本地創科企業發展已有大幅進步,相信今屆政府也會持續推進。
他提到,現時科學園中有逾1,000間科技公司、約1.8萬名員工,其中約1.1萬人是科研人員,佔全港科研人員約四分之一,相信未來會有多至四五倍的科研人才來港工作,非常期待香港在十年內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立法會科技創新界議員邱達根亦認同香港創科環境今時不同往日。他笑說,二十多年前若告訴朋友要投資創科界,對方恐怕擔心會「丟錢入海」,但現在人人都知道投資創科有很高回報,而過去十年香港本地還出現了多間創科類「獨角獸」公司。
他指出,大多數獨角獸企業的發展模式是將香港作為創業初期平台,然後到內地發展業務,再拓展到海外等,惟這些企業的創新模式有待改善。
據他粗略統計,過去十年,約六成本港獨角獸企業屬於應用型創新,創業人員可能是在物流、金融等傳統行業有一定經驗的人,根據業務需要進行創新,餘下約四成是大學研究人員將創新的科研成果轉化後進入市場。他希望,大學科研成果商業化的比例應該提高至佔整體六成。
邱達根倡港助有潛質企業落地
在建議發展的科研領域方面,邱達根表示,金融科技、生命科技、科技製造,以及包括AI在內的大數據均值得關注,政府應向在這些熱門領域有潛質的企業提供土地、投資、人才等,協助他們在港落地。
© 2022,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